close

【大公網訊】如果被問及是否想有更多的時間睡眠,多數人會持肯定的回答。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睡眠不足呢?顯然期盼更多小睡的願望,再聯係我們的父輩睡眠時間更長這一常被重復的斷言,都太容易讓人得出下述結論:人們似乎普遍患上了慢性睡眠剝奪症。

更令人擔憂的是近來有專家聲稱:睡眠不足會引起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的相關障礙。

萬變不離其宗,西方社會廣為流傳的睡眠剝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。早在1894年,《英國醫學期刊》就登載過一篇社論,提醒世人警惕現代生活的「倉促與騷動」正在誘發失眠症這一流行病。

即使在當時,這一點或許也並不確切。事實上,大部分成年人的睡眠是充足的,我們的集體性睡眠債務(如果它確實存在的話)近年來也沒有趨于惡化。更何況,聲稱睡眠剝奪正在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斷言也已不攻自破。據有關專家判斷,絕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十分充足的。這並非說睡眠剝奪不存在,但從總體上而言,我們在這方面的狀況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樂觀。

健康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時間是77個半小時。我們在周末和假日睡得超出平素的日常標準,只是放縱一下身心,其情形恰似多數被圈養的哺乳動物及家畜。

過去40年里,對公眾的實際睡眠狀況有過幾次大規模研究,其結果始終如一地證明:健康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時間是77個半小時。

每晚通常可睡9小時左右這一眾所周知的「事實」是個神話。這個統計數字源自于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在1913年開展的一項研究,結果的確發現:日平均睡眠時間是9小時——但它只適用于年齡在817歲的青少年而並非指成年人。時至今日,兒童標準仍是取這個數字的平均值。

對當今風行的睡眠債務說的更多支持,據稱是源自于實驗室里運用非常敏感的睡意測試方法所進行的試驗。例如在多重睡眠潛伏期試驗中,將參與者送入一個光線黯淡的安靜臥室,叮囑其「務必精神放松,閉上眼睛,竭力試圖睡去」。這些試驗聲稱揭示了總人口中呈高水平的睡眠潛力,但由于它們是在輕松自如的條件下進行的,自然更能滿足平素多半不為人覺察的睡意。

另一類動輒被拿來炫示慢性睡眠剝奪的證據是:我們在假日和周末的睡眠時間一般較長,每每可達910個小時。對此,專家常會這樣假設:我們這樣做是為了清償一星期來所累積的睡眠債務。

我們的確很容易睡得超出平素的日常標準,例如星期六早晨睡懶覺,星期日下午又打盹。然而,僅僅從此類習性中不一定能推導出結論,倣佛我們真的需要額外睡眠似的。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睡過頭,放縱一下身心呢?

有時候我們吃喝過量,遠遠超出生理上的需要,畢竟只是出于熱情好客。為什麼對睡眠就不能同樣作如是觀呢?

一旦被喂養過飽、關入籠內或者感覺厭煩,大部分哺乳動物就會睡得比平時更長久。生有三指的樹懶,可謂是一個佳例。樹懶呆在動物園里一天要睡大約16個小時,而在天然野生的狀態下,則睡眠時間不到10個小時。德國普朗克鳥類研究所的尼爾斯·拉滕博格及其同事,最近將微型腦電圖(EEG)記錄儀係在巴拿馬樹懶的頭部,首次對自由放養的野生動物進行試驗,由此印證了這一事實。為什麼它的睡眠習性會有這種差異呢?最可信的解釋是:樹懶被關入籠內完全睡過頭了。這種現象也見之于家畜。無論圈欄里的羊、關入廄內的馬還是谷倉中的牛,睡眠時間都要比置身于開闊的野外長得多;與野貓相比,寵物貓睡起來也是漫無邊際的。

生活在北極圈的人,冬季的睡眠時間要比夏季長得多。上世紀50年代對美洲伊努伊特人的調查也證明:他們在最黑暗的數月里一天最多可以睡14個小時,相比之下,夏季只睡6個小時。只要有機會,我們也都能在多少是恒久不變的基礎上,學會大大延長每天的睡眠時間。當它被削減到正常的水平時,我們會一連幾天昏昏沉沉,然後睡意就全然消失了。

問題非但不在于我們患上了慢性睡眠剝奪症,而是睡眠條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優裕過。這里不妨將現今的條件同150年前典型工人的遭遇作一比較:每天辛苦勞作14個小時,每星期6天,然後回到窮困、陰冷、潮濕和嘈雜的家,不僅與家庭其他成員合睡一個床,還得跟臭蟲和虱子為伍。

睡眠短缺與某些疾病的確有聯係,但其程度是微不足道的。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人們會樂意放棄額外的睡眠,轉而參加其它休閒活動。

睡眠短缺究竟有什麼風險會造成肥胖症呢?迄今已有幾項研究揭示了兩者間的聯係,其中包括對68000名女性跟蹤長達16年的「護士健康研究」。

風險雖然確實存在,但也不必擔驚受怕。它只有在習慣性睡眠每天不到5小時的情況下才會趨于明顯,而這一點只對人口中的5%適用,即便如此,問題也是微不足道的。有些人每晚睡5個小時,每年只會增多1千克左右的脂肪。換個視角來看,只要每天的食物攝入量減少約30卡(相當于一口松餅)或者每星期稍事鍛煉30分鐘,你就能按同樣的進度達到減肥目的。

事實上,很少有肥胖的成年人是睡眠時間偏短的,而睡眠時間偏短的成年人同樣很少是肥胖的。「護士健康研究」也表明:每晚睡眠超過9小時的人,完全像睡眠時間偏短的人那樣容易肥胖。

睡眠時間偏短與肥胖之間的聯係也見之于兒童,只是這些發現的意義一直被誇大了。在一項對5歲幼童的典型研究中,那些每晚睡眠不到10小時的孩子易于肥胖的概率,是睡眠時間更長者的2倍以上,這聽起來似乎頗讓人犯愁。但實際數字卻很小,僅為7.7%3.6%。基于類似的原因,肥胖兒童的平均睡眠時間比體重正常的兒童來得短,但其差異也是微不足道的,大約只有14分鐘。

睡眠時間偏短與糖尿病之間的聯係也被炒作過頭了。瘦削、健康的年輕人一連幾天每晚只睡4個小時,就會開始出現葡萄糖不耐症和代謝綜合徵,這可能是型糖尿病的預兆。然而,這並不意味著此類狀況會在現實中發生。

首先,在經過一夜恢復性的睡眠後,這種負面影響很快就會發生逆轉。再說,4小時的睡眠難免有人工模擬之嫌,絕大多數人堅持不了幾天。自然睡眠的最低極限似乎是5個小時,但研究人員並沒有測試過5小時睡眠對代謝作用的影響,因而很多人只是用4小時的睡眠狀況來假設一般的睡眠短缺。

不僅慢性睡眠剝奪及其後果被誇大了,而且對于人們想享受更多睡眠的願望也不能完全從表面上去理解。面對「是否想有更多的睡眠」這個問題,我們在做出肯定回答時,心里真的是這樣想的嗎?這是一個照例會招致正面回應的問題,就像在回答是否想要更多的金錢、住房和假日時,沒有人會說「不」一樣。

對睡眠不足最具說服力的測試,在于觀察白天的睡眠時間是否過多。探明真相的另一個方法,則是看抱怨睡眠不足的人,會在多大程度上實際犧牲其它有趣的活動。

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對這些問題展開了調查,向大約11000人發放問卷,間接地詢問其睡眠短缺狀況。其中包括通常何時入睡,何時醒來,接著又問:「你覺得每晚需要睡多長時間?」從兩者的差異中,可望估計出短缺的程度。他們還完成了一份標準問卷,用以評估白天睡意朦朧的狀況。

結果,有一半應答者存在睡眠短缺的狀況,平均每晚為25分鐘;另有20%的人白天的睡眠時間過多。為了測試應答者是否有償還睡眠債務的決心,研究人員接著問他們:「假如每天有1個小時多余,你更願意如何度過?」供選方案有參加體育運動或鍛煉、參與社交活動、閱讀或輕松娛樂、看電視或聽廣播、工作、睡眠等。

只有少數人選擇用多余的一小時睡覺。看來,希望更多的睡眠不一定等于需要更多的睡眠;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人們會樂意放棄額外的睡眠,轉而參加其它休閒活動。

由此可見,傳播全社會患上慢性睡眠剝奪症這一神話不僅極易催生倦怠心理,而且會進一步加劇那些擔心睡眠不足的人的焦慮,最終造成虛幻的健康憂慮和對安眠藥的更大需求。其實,我們非但不該擔憂,反而應當承認當前的睡眠狀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——與其試圖延長睡眠時間,倒不如用「多余」的蘇醒時間,做一些更富于實效的事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Ublog 的頭像
    SHUblog

    世新園地

    SHU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